◎特首與你,都應該讀懂的香港故事香港特首梁振英,絕沒想過,一向對政治冷漠的香港人,會突然湧上街頭、佔領鬧區、要求民主。87顆催淚彈,不僅沒有遏阻運動,反而讓更多市民撐起雨傘、對抗壓制。
◎雨傘運動後,華文世界第一本完整呈現香港政經社會面貌的專書。寫盡傘裡傘外,幾世代香港人面對「民主回歸」的心情與生命寫照──抗爭者走上街頭、撐起自由的前夕,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人與事?而一國兩制下的香港,在雨傘運動後該何去何從?
◎深入專訪當代香港18位代表性人物,橫跨不同世代、黨派,細緻爬梳幾世代香港人面臨的政治困局,從港府治理、地產霸權、中港矛盾到新生的本土運動,極近距離觀看香港追求民主路上,港人的焦慮、苦悶與思索。胡鴻仁、許知遠、張鐵志 專文推薦陳冠中、周保松(香港) 司馬文武、吳介民、馬永成、林飛帆(台灣) 王丹(中國) 舉手同撐
◎雨傘運動的前世今身2014年9月26日,為爭取香港特首的真普選,學聯與學民思潮發起香港學界大罷課,帶領抗爭學生衝入、並佔領政府總部前「公民廣場」。9月28日,香港防暴警察使用暴力清場,對抗爭者投擲87顆催淚彈,並一度威脅開槍,激起市民自發展開全面性的公民抗命行動,佔領香港多處要道,使這場抗爭升高至世界矚目的層級,雨傘運動就此展開。學生高喊「自己的香港自己救」,市民撐開雨傘抵抗警方的胡椒噴霧,對剛剛經歷了318太陽花運動的台灣而言,這一切既顯得清晰地歷歷在目、又如此怪誕、模糊而遙遠。那個永遠繁華、馬照跑舞照跳的香港,在97回歸後面臨了什麼樣的改變、什麼樣的政治困局?這一切如何將務實、重視經濟民生的香港人,變成了高舉雙手,勇往直前的抗爭者?
作者陳奕廷專訪十八位代表性的人物,本書第一部分寫的即是當前40~60歲以上,共同背景下不同的成長故事,在受訪人對香港民主的個人思索之中,帶出雨傘運動發生前,香港的政治背景,以及這一代人對香港社會問題的幾個代表性觀點,議題橫跨普選、治理、地產霸權與中港矛盾。在第二部分中,則將視角轉向2005年後,風起雲湧的抗爭運動與多樣化的政治觀,這些抗爭運動可說是雨傘運動的濫觴。